腾讯、阿里们都在提升股东回报!为什么?
即使未来的腾讯将转型为价值股,但这毕竟需要时间,而过程中如果公司基本面预期出现较为正面的边际变化,大概率将赚到些许估值提升的钱。所以,当前估值的腾讯,等于多了一个免费的成长股期权。
行情在犹豫中前行。自 2 月的低点以来,持有恒生科技指数 ETF(513180)的投资者已经稳稳拿下近 15% 的收益。具体看,本轮恒生科技的反弹主要由美团和小米上涨推动,两者基本面都有边际变化。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多数企业基本都披露了 2023 财年业绩,尽管行业总体上业绩谈不上大的拐点,但超预期的是,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提升了股东回报。
在以往,投资互联网科技股是很少有分红或回购的,因为以前市场渗透率足够低,像腾讯/阿里这样的巨头都能保持双位数高增长,股价上涨空间够大,公司赚到的钱,会拿来继续投入到高增速业务中,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当业务高增速时,把钱给予股东回报是优先级较低的选择。
即使像腾讯卖京东、卖美团给股东派特别股息,这都只是个别一次,未能形成每年都有股东回报,这是互联网公司和美股 BIG 7 科技股的区别之一,这与所处的产业周期不同有关,而现在互联网企业正在转向美股科技股的股东回报模式。
从去年开始,腾讯、阿里两家就开始大额回购了,阿里是市场短期非理性下跌,积极维护股价表现,而腾讯是为了抵御大股东带来的影响,虽然更偏向是被动的回购,但也开了个好头,今年转为了主动加大回购计划。
另一面,当宏观经济和公司都不是高速增长期时,头部公司规模效应的优势就体现了,每年业务能维持在可预见的增速,虽然不是像过往 20-40% 的高增速,但能保持 10-15% 的增速,再通过降本释放利润,例如舍弃不赚钱的业务,转向拥抱能产生更大收益的 AI。
实际上,美股公司也是如此,每家公司都有增速放缓的阶段。
在这阶段里,美股公司会把在高速增长期赚到的钱,以回购或分红的方式给予股东回报。而科技股更多是大额回购的方式,有助于提升 EPS,也鼓励投资者继续持有自家股票,回购带来的正面效益,要持有久了才能体现。
例如,苹果 2023 年回购金额是 900 亿美元,占总股本的 3.4% 左右。而今年 2 月,Meta 提出的 500 亿美元回购,占总股本的 5%,通过回购的方式能给到投资者一定的保底,当公司也是市场上最大的买家之一时,股东的信心也会更加足。
就像 2020-2023 年的苹果,业务增速放缓,但货币政策流动性够足,加上每年 700-900 亿美元的巨额回购,使得股价在增速不快的时期也有很好的表现。
那么,现在港股互联网企业也是如此,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业务增速不如从前,但互联网企业胜在现金流强劲,每年赚到的钱足矣覆盖回购计划,稳定的增速也保证了未来能不断加码回购金额,给股东产生中长期的回报。
从恒生科技指数 ETF(513180)的成分股来看,前 10 大成分股占据指数 67.7% 的份额,其中腾讯、快手、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网易都已经有明确的股东回报规划。
以腾讯为例,参考公众号【柴犬 Yukiko】的测算,
腾讯目前 2.7 万亿港元市值,这里面有上市投资公司权益的公允价值 5507 亿人民币,非上市投资 3373 亿民币、现金和存款 4034 亿人民币,加起来 1.36 万亿港元,这部分是分分钟可以变成股东回报的。如果把这部分抛去,就剩 1.34 万亿港元,而 2024 年发的 2023 年股息是 320 亿港元、预计回购 1000 亿港元,如果回购的股份做相应的注销的话,那么对应的就是 9.8% 的(类似的)股息率,如果 24 年的净利润做到 1800 亿人民币,那么(类似的)payout ratio 是 70%,一点不比运营商石油煤炭差。
尽管这不意味着腾讯从此就告别高速增长的时代,但在当前的估值和市场审美看,这无疑将给予市场强有力的托底信号。同时,即使未来的腾讯将转型为价值股,但这毕竟需要时间,而过程中如果公司基本面预期出现较为正面的边际变化,大概率将赚到些许估值提升的钱。所以,当前估值的腾讯,等于多了一个免费的成长股期权。类似的,还有奇富科技(QFIN)、BOSS 直聘、唯品会等.......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近期也是动作不断,先后清仓了哔哩哔哩和小鹏汽车。结合前期业绩会上的表态,毫无疑问阿里巴巴也在不断改善股东回报。电商赛道的京东也抛出 30 亿美金的回购计划,有效期至 2027 年 3 月,自从提出后,股价已涨超 20%。
当大多数头部互联网企业都聚焦在给予股东更大回报时,市场底部的信号无疑将更为明确。但后视镜看,科技股本身波幅远大于传统企业,即使知道大的方向是明确的,不少投资者在过程中也会因为市场情绪的起落被迫下车。因此,结合持股体验和预期收益看,恒生科技指数 ETF(513180)这类产品将适合更多人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