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卜先知?美股大宗交易中的 “猫腻”
这是华尔街不为人知的秘密。
华尔街日报的一项分析发现,在大股东大规模出售股票之前,公司股价就已经出现了下跌。
当公司或大股东想一次性出售大量股票时,就会发生大宗交易。股价先行下跌就仿佛投资者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样。
这些大宗交易本应成为秘密。但华尔街日报对过去三年近 400 笔此类交易的分析显示,有关这些交易的信息经常会提前泄露出来——这种潜在非法行为让这些卖家损失了数百万美元,并让银行及其对冲基金客户从中受益。
此类股价先行下跌的交易包括:贝恩资本 Bain Capital 出售加拿大鹅 Canada Goose 的股份,3G Capital 出售卡夫亨氏的股票,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出售挪威邮轮公司的股份,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基金出售一家人工智能软件公司的股份。
美股大宗交易早有 “猫腻”
华尔街日报分析了 2018 年至 2021 年期间的 393 笔大宗交易后发现,在与同类公司表现的比较中,在 58% 的时间里,被出售股票的股价在交易时段之前就已经出现下跌。
在华尔街日报能够确定交易金额的 268 笔交易中,当这些股票的表现与基准价格水平一致,出售这些股票的卖方将多获得 3.82 亿美元,即平均每笔交易多获得约 140 万美元。
这说明,在进行交易之前,本应被保密的信息已经出现了外泄。
华尔街日报的分析发现,当摩根士丹利执行大宗交易时,在交易前的交易时段,被出售股票股价的中位数表现就已经落后于同类股票 0.7 个百分点,这是很糟糕的记录表现。
在瑞士信贷集团的并购交易中,被出售股票的中位数表现落后于同类股票 0.4 个百分点。高盛和巴克莱执行的交易表现与市场平均水平大致相符。
在所有银行中,参与这种交易的被出售股票的中位数表现平均落后了同类股票 0.2 个百分点。
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泄密可能来自多个渠道。企业往往会与多家银行接触,参与大宗交易的竞标,这就留下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信息可能是由没有竞标成功的机构泄露的。
如果股东在公开市场出售股票,可能耗费数周时间并导致股价下跌。因此他们会转向大宗交易,银行通常会参与其中,并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竞标。
这些银行通常会在中午时分,以低于当天晚些时候市场收盘价的价格悄悄买进这些股票。然后,银行计划以更高的价格将这只股票转售给交易客户,并从中获利。
身处其中的华尔街拥有相当大的信息优势,他们知道后续可能会出现一波抛售潮,因为二级市场的持有人可能会复制公司股东的抛售行为。
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监管机构怀疑,银行一直在向它们的高级客户通风报信,而这些客户则在这波浪潮到来之前参与进来并卖出股票。在《华尔街日报》调查的许多交易中,股价下跌始于上午晚些时候或下午早些时候,这段时间通常是股东告知华尔街要进行大宗交易的时候。
为什么会出现信息泄漏?
华尔街日报认为,大宗交易可能存在风险。银行竞相以极低的折扣购买这些股票,如果它们对投资者的需求判断失误,或者出现意外的突然下跌,它们的利润率就会迅速蒸发。
这就产生了提前泄露细节的经济动机。了解哪些投资者将以何种价格购买这些股票,有助于银行对其出价进行微调,降低亏损风险。向顶级基金提供有利可图的交易信息、卖空即将进入大宗交易的股票往往是一个好办法,这可能会赢得重要客户的好感。
股票在大宗交易之前下跌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员工和早期投资者通常被禁止在一段时间内出售刚上市公司的股票,对冲基金们知道这些锁定期何时到期,并经常提前做空这只股票。
美国监管机构调查大宗交易
在今年 2 月,华尔街日报就首次报道称,美国监管部门正在调查华尔街的大宗交易业务,以确定华尔街投行是否以不恰当方式在大规模股票出售前向对冲基金客户提供了信息。美国司法部也在展开自己的调查。
目前的调查似乎集中在摩根士丹利身上,该公司近年来在大宗交易领域占主导地位。
摩根士丹利在 2 月晚些时候表示,自去年夏天以来,该公司一直在回应司法部的信息要求。彭博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摩根士丹利顶级大宗交易证券主管 Pawan Passi 卷入了美国一项规模庞大的调查。
高盛集团也收到了监管机构的要求。银行家和投资者都表示,此次调查以及市场的整体下跌,使近几个月来的大宗交易业务受到了影响。
Dealogic 的数据显示,2021 年华尔街此类交易规模接近 700 亿美元,为五年来的最高水平。